查看原文
其他

刚刚,杭州亚运会火炬发布,名为“薪火”!设计过程解密

杭州网 2021-10-08

2021年9月10日

杭州2022年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
今晚,杭州亚运会火炬形象、
官方体育服饰、礼仪服饰形象等
在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晚会中正式亮相!

杭州亚运会火炬全家福


杭州亚运会火炬“薪火”正式发布

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火炬,名为“薪火”。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,以其庄重大气、意蕴深远的造型,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,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、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。



火炬造型自下而上“生长”,整体高730毫米,净重1200克。炬基,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,代表浙江八大水系;炬身,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,形似指纹,自然交织,精致细密;炬冠,以玉琮语意为特征,方圆相融,昂然而立;出火口设计源自“琮”最早的甲骨文字形,寓意“光在内周而复始”;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,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。 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,看火炬360度全景展示
“薪火”,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。火炬以玉琮为表征,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,既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和传承,也向世界展示了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古代中国、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,使中华文明圣地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

“薪火”,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。火炬四面八槽,聚合至顶部中心@形象,以生命之河的形式象征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汇聚杭州共襄盛事,呼应了本届亚运会“心心相融,@未来”的主题口号;炬身纹样以中国结穗尾结束,以东方元素展现着亚运大舞台上的团结共融,也寄托着面向未来,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。



“薪火”,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。火炬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,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。经过反复论证优化,先后突破工艺、材料、生产、运输等技术瓶颈。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,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;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,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;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,环保轻盈,便于手持;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,清洁安全可靠。

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教授担任设计指导,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包天钦、陈赟佳、谷丛联合带领团队历时近一年,反复修改论证后共同创作完成。


设计背后有哪些故事?
我们采访了设计团队,
带你一起来解密!


火炬设计理念
来源良渚文化


杭州亚运会火炬,名字叫“薪火”,寓意传承。造型自下而上“生长”,整体高730毫米,净重1200克。在设计的过程中,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融汇贯通,并呈现出杭州特质,是团队尤为重要的一项思考。



“我们认为,火炬的设计,其实是一种礼器设计。站在礼器的设计角度,我们希望能够将主办城市最有特点的形象、气质、特质表达出来。毫无疑问,作为‘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’的良渚文化,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,也是此次火炬设计理念的来源。”王昀说。火炬不仅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,更是传递城市特色、传承亚运精神的重要礼器。


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,具有“纹以载道,以器传礼”的特性,这与传递文明和亚运体育精神的火炬不谋而合。


材料环保轻盈 
首次采用方形桶身设计


和历届大型赛事的火炬相较,这次杭州亚运会火炬,在设计中可谓独树一帜。


首先,是方圆相融的造型。“杭州亚运会的火炬,首次采用了‘方形桶身’的设计。”设计者之一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包天钦说。“这样的造型,在整个火炬的组成以及制作工艺上与传统火炬相比会有所不同。”



“薪火”上方下圆,顶部出火口的形状,源自“琮”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,呈十字交叉状。四分区的密簇网片、环缝出火盖加上中心拱形稳焰片,提高燃烧稳定性的同时,提高了颜值。


炬冠呈方形,设计灵感源自玉琮形态,采用了良渚文化中玉琮的造型。与炬身的连接处,巧妙地设置了隐藏式进风口,最大化保持火炬外观完整性。


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。“纹样形似指纹,自然交织,精致细密,以中国结穗尾结束,寄托着在亚运大舞台上各国运动员团结共融的美好愿望。”设计者之一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陈赟佳说。


炬基,则以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的八组水波纹为装饰。底部刻有编号,让每一把火炬都成为了“独一无二”。


其次,是制作工艺、材料及智能技术的创新,体现了设计技术的工匠精神。方圆结合的造型,对制作精密度要求则更高,不仅要求铝合金足够薄、足够轻、耐高温,也要满足结构力学要求。


“我们采用了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,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。不仅轻巧,而且可以重复使用。”包天钦说。握把的材料,也采用了一种生物质复合材料,环保轻盈,便于手持。


不仅如此,所有的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,皆可溯源。“区块链可进行材料的溯源、加密,同时是不可篡改的,通过原材料保证了每一把火炬的真实性、唯一性。”


设计历时一年多
传统符号与现代亚运的结合


火炬的诞生过程,是一个漫长的修正、打磨过程。


从去年7月份开始,到最终的结果呈现,整个设计过程历时一年多。


“我们前后加起来的小样,有一百多稿。”王昀说。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,团队中四个老师,六个研究生,加班加点共同协作,工作节奏非常紧绷。用团队打趣的话来说,“数不清熬了多少夜,通了多少宵,吃了多少盒饭”。常常连轴转,半夜灵感突发,还在一起讨论方案。


“薪火”设计团队


火炬作为工业设计的“产品”,不仅要考虑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,也要考虑不同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效果。除了防风防雨,通过大风、暴雨等极端条件的测试,还要确保传递时火焰形状饱满——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出火量和气流的空气动力。


“远观、近观,室内,室外,正午,黄昏,不同天气,不同时间下,火炬的呈现都会有差别。”王昀说。


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,团队做了无数次测试。几乎每做一次修改,都会请不同性别、不同体型,不同年龄的人拿着火炬“跑一跑”。


“大家经常会看到有人从我们工作室出来,‘莫名其妙’地跑,最开始是从室内跑到室外,后来从平地跑到斜坡,再后来从白天跑到黑夜——就像《阿甘正传》中的阿甘一样,不停地跑,跑到满意为止。”


“杭州是一座雅致的城市,杭州的品格、调性,天然就有这样一种气质。所以在整个设计中,包括主题定位、统筹演绎,再到调性的把握,无不在呈现这样的特点。”设计者之一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谷丛说。整个火炬通体覆以双色,顶部是没有那么饱和的金色——“丹桂金”,下端过渡为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的主色彩“虹韵紫”。“我们在近百种方案中,最终挑选了这两个颜色,希望结合玉琮的色彩的同时,也能展现出杭州的温润雅致。”


“设计过程中,我们也一直在探索‘当代中国式设计美学’。”王昀说。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玉琮与当代亚运有机结合,对团队来说是一种考验。


“薪火”最终的呈现,没有采用以往火炬的极简式设计,而是在传统文化上进行创新——正是团队对这种探索交出的答卷。


来源:杭州2022年亚运会

编辑:倪朦


猜你喜欢 | 杭州网



往期精选 Editors' Choice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